Search

花市安排混亂生意料跌 40年家庭式花場靠咩繼續?

  • Share this:

這是一片在新界的桃花場,它並不坐落在主要幹道旁,也沒有大型的宣傳布條,「我哋90%生意都嚟自花市」,花場「陳家園」第3代成員Issac解釋了花場並不顯眼,但爺爺卻可以經營約40年的原因。今年的桃花綁了一塊塊號碼牌,是今年本身停辦花市下的應對,就是參與網上購物平台,但卻觸礁。如今花市復辦,擺檔多年的Issac一家又再參與。

可是,他們今年不獲派原本檔位,Issac坦言生意會受影響,因為過往部分生意是靠客人認路找到自己檔攤,因此新位置難免會損失部分客源,他又認為花市的檢疫及人流管制措施未盡詳細,難令檔戶放心做生意。

政府一度宣布取消今年農曆年宵市場,Issac認為疫情爆發已一段時間,若政府想取消花市可以提早通知,「直頭可能唔使投位」,好讓花農有數個月準備去處理年花,但偏偏投完位,政府就說停辦,他指當時花農都想要怎麼應對。

不久後政府又說復辦花市,Issac認為復辦後各種措施令人感到混亂,例如人流管制,他指政府沒有說過會限多少人入場,又不知道屆時會否突然不准市民入場,令花農難以估算客量,他指政府現時雖已放寬措施,但認為已減低市民進場意欲,,估計今年的損失60%至70%生意。

Issac強調明白防疫措施一定要做,「但相對太多措施令我哋不知所措,我哋唔知點去做準備或者做預算」,指花農要用更多時間去處理,最主要原因是政府不盡早公布去給他們做反應。他說以往他們都是靠記住有哪個客,去到花市才交易,之後就會多宣傳,甚至主動問客人要不要花,「好過純粹靠估佢哋今年嚟唔嚟。」

年青人較熟悉社交媒體,因此宣傳責任就落在Issac肩上,有正職的他今年也因此多了回花場幫忙,但其實從小Issac都在那兒留下不少足迹,由只是幫手賣花到下田工作,他也參與其中,一整年日曬雨淋打理桃花,體會了上一代的辛勤,「在爺爺身上學得最多可能係刻苦耐勞。」

得確,Issac的爺爺陳牛奶種植桃花約40年,年壯時獨力打理約千株桃花,只是年紀漸大力有不逮,花場規模縮小至現時年產約300至400株。Issac也坦言現在花場是因為爺爺才繼續做下去,好讓老人家平日仍有活動,「只要爺爺肯做,我哋都幫手去做」,但他卻坦言因為難以維持生計而不會入行,「依家相對少咗人會擺年花,加上有啲花買嚟平啲,佢哋競爭力大啲。」

雖無人接手畢生心血,但Issac也指爺爺明白現況,「都知呢行搵唔到食。」牛奶叔也說不是要家人每天幫手,「我哋唔係咁計,總之你得閒、無節目,返嚟幫手就可以,你唔返嚟我就慢慢做」

牛奶叔快達九旬,花場可以說已進入倒數階段,Issac坦言會不捨得,「呢幾年我哋都話不如唔做,但當你細諗嗰陣都會覺得真係唔捨得」,他指桃花是自己的童年,但到今日已經是維繫家庭的一件事,因此Issac的願望是大家包括爺爺都身體健康,可以再做很多年花去給大眾,也希望大家懂得欣賞一些真正本地的桃花。


Tags:

About author
生活在繁忙的香港,難免忽略身邊人和事;在繁榮背後,七百萬香港人各自為生活打拼;在人生旅程中,編織出不同的生命故事。追尋夢想,還是向現實低頭?堅守傳統,能否敵過時代巨輪?遭逢巨變,才懂平淡是福?無論故事如何,都是獨一無二。《港。故》每周專題,為你送上不一樣的香港故事,請即訂閱《港。故》! This is a channel talking about Hong Kong people's stories. Please subscribe us to know more about Hong Kong people's life! We are also available on Facebook, IG and Telegram with the name 'oncckonggu'. Your support is highly appreciated!
View all posts